
您当前的位置:中安在线
近年来,颍泉区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重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扶持、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升级、人才赋能等举措,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出一幅民营经济筑梦追梦壮丽画卷。
今年初召开的颍泉区“新春第一会”再次亮明态度:颍泉区民营企业是繁荣市场的“主力军”、稳定就业的“压舱石”、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促进共富的“主引擎”,民营企业家是颍泉区最宝贵资源、最宝贵财富。
政策赋能:“精准滴灌”激发创新活力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盘活。“民营经济扛起了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全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颍泉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颍泉区瞄准融资难、融资贵等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运用“加减乘除”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金融活水灌溉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颍泉区辖区内各金融机构陆续推出“政银担”“过桥贷”“上市融”“草莓贷”“种bsports必一运动子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持续发挥续贷过桥资金周转能效作用,帮助89家小微企业解决3.98亿元资金周转难题。在全市率先设立政务服务大厅“首贷专窗”,一站式帮助39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05万元。利用“阜阳金服”平台,搭建银企合作桥梁,为80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72亿元。走访一级活跃市场主体4.1万家,走访覆盖率100%,为金融助企纾困提供坚实保障。
颍泉区坚持以政策创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等举措,为民营企业“输血增氧”。面对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资金需求,区政府主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便为企业节省近800万元。颍泉经开区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推动39家企业获评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颍泉区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便利的发展条件。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注册、融资、用工等方面的难题。此外,颍泉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提升了企业满意度。
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改造升级
宽敞明亮的厂房、先进高端的自动生产设备、技术娴熟的工人……位于颍泉经开区bsports必一运动的安徽爱谱华顿公司是一家生产5G智慧传输设备的民营企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不久前上线了智慧工厂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造,我们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成本下降了20%。”公司副总经理刘永茸说。
作为安徽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颍泉经开区利用省级财政支持的1800万元,积极搭建数字化孵化服务全要素平台,帮助12家重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化车间9个,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此外,龙和电力“5G+工业互联网”项目入选市级示范场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产业集群优势。
“目前,我们已成功帮助30多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依托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建设,成立工作专班,在项目申报、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全流程、全周期服务。”颍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华利说。
颍泉区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在精准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还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民营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加快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新动能。
产业结构优化:链式集群锻造新动能
用拼搏实干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想方设法把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走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颍泉区,以最大诚意、最实举措,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
中惠创智(阜阳)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4月落户颍泉区,当年就实现产bsports必一运动值5000万元。目前,这个基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大功率无线供电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基地。生产经营步入快车道后,企业又紧锣密鼓筹备上马了二期项目。
在产业集聚优势和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下,越来越多像中惠创智(阜阳)技术有限公司一样的高精尖企业落户颍泉区。目前,颍泉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颍泉区通过“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填补省内产业空白的智磁科技纳米晶带材、中惠创智、坚果投影、乐行天下等项目相继落地。
人才支撑:精准服务破解用工难题
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需,我有所行。颍泉区秉承“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工作理念,创新服务载体,打好利企“组合拳”,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业主用、金融支持、各方共赢”思路,依托现有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同建立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颍泉区辖区内的阜阳经贸旅游学校与安徽审计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合作办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用工需求。通过颍淮英才计划,加大企业科创人才和急需高端人才引进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人才汇聚颍泉、成就梦想。
针对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颍泉区创新推出“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活动。同时,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技能培训,覆盖智能制造、家政bsports必一运动护理等领域,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与企业用工匹配度。
多种模式招商: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位于颍泉区闻集镇的尚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牛肉等产品,主要供应给飞机、高铁上的乘客,2024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订单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总经理尚丙龙是回乡创业企业家,他的经历是颍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年初,安徽料九纪总经理张阳阳从上海回到家乡创业,在颍泉区周棚街道常营社区建起4000平方米的工厂,吸收当地100多人就业,每人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
颍泉区宁老庄镇的胡朝振回乡创办徽菜园食品有限公司,从做芥菜丝起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公司有100多家代理商(点),系列酱菜产品远销京津冀、四川、河南、广东等地,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颍泉区通过产业链专班和多种招商模式,吸引在外打拼的颍泉籍人士回乡创业,吸引其他民营企业和优质项目落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精心绘制产业链“三图七单”,按图索企、循链招商,探索完善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做强项目硬支撑,做实招商强磁场,做大消费新增量。
颍泉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政策精准发力的成果,也是企业创新突围的缩影。2024年,全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达463亿元,同比增长51%,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95%,展现了强劲的创新动能。通过“六抓”工作机制和“一线+闭环”工作法,全bsports必一运动力支持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限下转限上、优上市,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颍泉区政府负责同志说,下一步,将继续以“优化环境、数字赋能、链群协同、科技创新”为路径,在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强化帮扶力度,强民营企业信心、增民营经济活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颍泉答卷”。
春归万物生,逐梦启新程。颍泉民营经济向着新的春天,持续奋力进发!(余波)